客服热线:18662168945

香道 | 传承千年的文化

2016-12-12来源:香道网   
 
香--自然造化之美,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从早期的简单用香,到后来的富有文化气息的品香、咏香,体现了人类热爱自然的积极情趣。
◆ ◆ ◆
古时,人们的生活乐趣往往是高雅、浪漫而又别出心裁的,他们将品香上升成了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就像赏书画、玩戏曲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从《诗经》、《离骚》到魏晋咏、赋,从唐诗宋词到《西厢记》、《红楼梦》,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香”的风雅,并将“弄香”推上文化的殿堂。
 
 
        
而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赏香的概念,它的含义远远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过香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
◆ ◆ ◆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而又净化心灵;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开发心智;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安神定志;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
 
 
 
正是香的种种无穷妙用,使其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香料的熏点、涂抹、喷酒所产生的香气、烟形,令人愉快、舒适、安详、兴奋、感伤……等等的气氛之中,配合富于艺术性的香道具、香道生活环境的布置、香道知识的充实,再加上典雅清丽的点香、闻香手法,经由以上种种引发回忆或联想,创造出相关的文学、哲学、艺术的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的精神状态,人们用香、品香的方式有所不同,效果亦大相径庭。香虽细微,却能集宗教、艺术、医疗、休闲、生活日用诸功能于一体。依据香品的来源、用途、用法、以及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需求等,演绎出了五彩缤纷的香文化。
 
 
    
中国的熏香文化在汉后逐渐盛行,盛唐后熏香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就是在描述当时忘情于香道文化的雅士。
◆ ◆ ◆
进入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士大夫对物质生活的高标准严要求,从精神层面着力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而闻香。
 
 
 
鉴真和尚--唐代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他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文化传到了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熏香文化。这就是日本香之伊始,当时,香只在寺院的焚香兴盛起来,属于佛坛用香。
◆ ◆ ◆
随着时间推移,“香”逐渐从佛坛走入王宫贵族,贵族们将香作为净化居家、头发及衣服薰香的用途,于是焚“香”的风气,逐渐在日本广泛的传开来。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学习中国的香道文化。
 
 
 
平安时代以后,日本贵族经常举办"香会"或"赛香"的熏香鉴赏活动,这是"唐风"经由"和风"熏化而形成的一种风尚。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就多次提到熏香盛会。到了足利义政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闻香"风俗,逐渐形成日本的"香道"。特别是享保年间的《香道条目录》一书问世后,香道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目前,日本的香道有100多个流派,大体分为"御家流"与"志野流"。前者是贵族流派,图风雅,重气氛,香具豪华,程式繁中求柔;后者是武家(士)流派,重精神修养,香具简朴,程式简中有刚。
◆ ◆ ◆
在日本,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从最初的闻香,到第二年练香灰造型,到第三年进入综合练习,经过4年才给"初传"证书,进级到师范"皆传"级需要15年,升到"奥传"一级则需要25至30年。
 
 
 
        然而作为香文化发源地的中国大陆,经过唐宋元明清的盛行,到了清未以后,连绵不断的战争和政局的长期不安,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使中国的传统社会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发展时期。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香席的仪式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一样日渐式微,这炉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使得现在谈起香来,多说的都是日本香道,而很少想起起源于中国的香文化了。
 
 
 
        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中国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展露出美妙夺人的千年神韵。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香中自有美无涯

上一篇: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 乐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