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62168945

梁思成回忆27年前的传奇经历

2018-09-12来源:香道网   

27年后,郭黛姮动情地讲述他们在钱塘江边修古塔的细节,犹如昨日般清晰。(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摄影:金丹丹潘珊)

1991年修缮时留下来的老照片,戴眼镜的女士就是郭黛姮。老照片由钱江管理处提供

2018年9月6日,杭州多云,有点闷。这是一个平常的夏末午后,六和塔如常,静谧地挺立在钱塘江边。一位穿白底暗花衬衫、满头银发的清瘦老人慢慢地走向它的入口。

她穿过登塔人群,边抚摸着塔的内壁,边一步步往上走。没变,还是那时候的样子。她边走边说。

她叫郭黛姮,是这座千年古塔迎来的一位特别的客人,也是古塔最想要感谢的医生之一。1991年,也就是27年前,她主持了新中国成立后六和塔的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

自上次维修之后,2013年,六和塔又经历一次较大规模保养性维护。这几年的‘体检报告’分析下来,六和塔非常稳定,保护状况良好,衰变状况非常微小。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杨小茹说。

这句话仿佛是对郭黛姮先生付出心血的最大肯定。

六和塔的曾经

乾隆六下江南在这里打卡七次

杭州有三座名塔,都说六和塔如将军,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衲。不管是远观还是贴近塔身,你都能切实感觉到六和塔如将军的威严霸气。

六和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国国王钱弘俶为镇住钱塘江潮水,请僧人智觉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取佛教六和敬之意命名为六和塔,又名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后毁于兵火。在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重建。

它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扼守着杭州的南大门,有傲视群雄的派头,在古时是最佳的观赏秋潮胜地。它也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好。乾隆六下江南,到六和塔竟打卡了七次!光这样还不过瘾,还为它赋诗六首,在塔的每一层题词,这些题词现在在六和塔里还能见到。

六和塔是我国古代楼阁式塔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杭州的重要标志。1961年,六和塔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十四处重要史迹之一。那一年大修

六和塔是首个按照国际标准维修的古塔

从北宋始建到现在,六和塔经历了多次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六和塔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是在1991年,由郭黛姮领衔。郭黛姮是北京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成为了梁思成的,跟着梁先生搞古建筑。

怎么修古建筑,我们当时在学校接受了世界上最新的理论。就是要保护它的原状,不要破坏。郭黛姮说,修六和塔,最难的是保护理念的问题。当时,修古建筑,在业界有不同看法,有些主张面目一新,有些主张恢复最初的样子。六和塔是按照宋代的复原,还是维持清代的样子?郭黛姮觉得,文物建筑是历史信息的载体,不要随便把历史抹掉,要有历史的可读性,要从这个理解出发来修。可以说,六和塔是我们按照国际标准修的第一个例子。郭黛姮说。

修旧如旧

学老祖宗的经验用老底子方法修复

自南宋重建以后,塔的破坏部位主要在光绪年间所建的外檐廊部分,梁已有局部拔脱的趋势,但砖塔心结构仍然完好。

为了保持原貌,郭黛姮的团队想了个办法加固——打钢箍、用钢管柱。这样的加固措施,人们一看就知道,哪些是塔原本的结构构件,哪些是现代人加固的构件。

钢构件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自由拆卸,若干年后,如果是本身的问题,或有更理想的材料,可以换掉,是可逆的。他们想办法把钢箍藏起来,室内打箍藏在暗层(六和塔有独特的七明六暗的格局,这在全国的古塔里也是独有的),室外则藏在檐下看不见的地方。钢箍还做了富余的活结,可根据原有结构的热胀冷缩滑动。外檐廊的柱子年数久了,变形后长短不一,就想办法在暗层加暗柱,和原本的木柱子一起受力。

换木构件(比如望板),防潮是个大问题。北方做法,先抹泥,再加瓦。但南方潮湿,这种方法不行。郭黛姮请教了浙江地区古建筑的专家,最终选择了桐油作为防潮材料。郭黛姮带领的能工巧匠们修六和塔,不按照书上写的做,而根据杭州特点,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用上了最老底子的修复方法。

郭黛姮与杭州的塔很有缘,在修复六和塔之后,郭黛姮又主持重建了杭城的另一座名塔——雷峰塔。

现在的六和塔身体怎么样

1991年那次大修后,2013年六和塔主体封闭保养,这是六和塔的又一次较大规模保养性维护。

2013年的维修,主要做了六和塔瓦片的更换和防雷设施的修复,修旧如旧。另外,还把现代科技运用到六和塔的保护和监测中,也就是给六和塔量身定做了一次体检。在六和塔身上安装了监测设备,包括133个感应器和65个棱镜,能捕捉到古塔细致入微的变化,以便可以对症下药。那之后,每年六和塔都会有一份年度体检报告。据了解,保俶塔也采用了类似科技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测工作。

(本文转载于凤凰佛教网)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内蒙古赤峰市康宁寺举行升国旗仪式

上一篇:

第四届华严论坛暨法界学院首届毕业与第二届开学典礼即将开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