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家系列谈 好博:从美术馆到艺博会

 
楼主  收藏   举报   帖子创建时间:  2016-01-12 15:16 回复:0 关注量:554
 
好博:从美术馆到艺博会
The Well Fair: An Art Fair inside a Museum
 
主讲人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
Elmgreen & Dragset
 
主持人
田霏宇
Philip Tinari
 
主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
2016年1月13日 周三,18:00
(讲座无需预约,请按时入场)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报告厅
 
 
【讲座介绍】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艺术家系列谈”项目的首场讲座,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馆长田霏宇展开对话,围绕“好博:从美术馆到艺博会”主题,并请现场听众共同参与讨论。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将结合他们在亚洲的首展“好博”,探讨把美术馆的标志性展厅转化为虚构的艺博会展位的可能性。通过融合各个司空见惯的空间,艺术家将向机构性的结构、惯例与实践发问,并考量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消费冲动,以及定义艺术市场的空间布置结构。本次讲座为美院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提供直接与艺术家和策展人互动的平台。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是一个艺术家组合。迈克尔·艾默格林1961年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市,英格·德拉塞特1969年生于挪威的特隆赫姆市。1995年起,二人以双人组“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的名义在柏林和伦敦开展艺术创作。近期,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首尔的三星美术馆举办个展“千高原机场”,意在回应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瓜塔里的代表作《千高原》。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机构举办个展,包括丹麦国家美术馆 (哥本哈根,2014)、阿斯楚普·费恩利当代艺术馆 (奥斯陆,2014)、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2013)、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鹿特丹,2011)、ZKM当代美术馆(卡尔斯鲁厄,2010)、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当代美术馆 (莱昂,2009)、发电厂当代艺术画廊(多伦多,2006)、蛇形画廊 (伦敦,2006)、泰特现代艺术馆(伦敦,2004)以及苏黎世艺术馆(苏黎世,2001)。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曾参加利物浦(2012)、新加坡(2011)、莫斯科(2011,2007)、光州(2002)、圣保罗(2002)、伊斯坦布尔(2013,2001)以及柏林(1998)的双年展。2009年,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凭借在丹麦馆和挪威馆策划的展览“藏家”荣获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提名奖。
 
本次讲座被纳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国际艺术家系列谈”项目之中,同时也是“UCCA走进大学”系列项目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借由“CAFAM国际艺术家系列谈”和“UCCA走进大学”项目,我们希望为有艺术理想、激情的年轻学子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为关注国际艺术动态的社会公众提供了解和沟通的窗口,让艺术融入学院、大众和生活。
 
 
【有关展览】
 
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好博
 
展览时间:2016.1.24 - 2016.4.17
展览地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大展厅
 
展览“好博”是艺术家组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中国的首次亮相,也是迄今为止其在亚洲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展览。1995年,迈克尔·艾默格林(生于1961年,哥本哈根)与英格·德拉塞特(生于1969年,特隆赫姆)开始以双人组“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的名义开展艺术创作。
 
展览“好博”延续了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一贯关注的话题,他们通过融合各个司空见惯的空间向机构性的结构、惯例与实践发问。这些精心构思的建筑性装置将既有的作品置于全新语境的场景中,并使之与新的作品部分进行对话。此前,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在美术馆中的展览曾采取失败的建筑师公寓的形式(“明天”,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2013)以及通用航站楼的形式(“千高原机场”,三星美术馆PLATEAU,首尔,2015)。在本次展览中,完成的作品被故意以杂乱的方式陈列于本质上即具有临时性的展位上,旨在激发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崇高概念的质疑与反思。展览的题目呼应了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2006年在伦敦的蛇形画廊(及其他地点)举办的展览“福利秀”,旨在揭示商业艺术博览会与美术馆的既对立、又平行的功能。通过在美术馆中呈现艺博会形态的展览,艾默格林与德拉塞特考量了全球范围内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消费冲动,定义了艺术市场的空间布置的结构,并由此探究隐匿于其中的欲望。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museum.cafa.com.cn/
微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电话:86-10-64771575
邮箱:museum@cafa.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